照明基本概念
1、光通量:光源每秒發(fā)出的可見光量之和,簡單所就是發(fā)光量。單 位:流明(Lm); 2、 照 度:單位面積內入射的光通量,也就是光通量除以面積所得的 值。單位:勒克司(Lux) 3、 色 溫:以絕對溫度K來表示,即將一標準黑體加熱,溫度升高到一定程 度時顏色開始 由深紅—淺紅—橙黃—白—藍,逐漸改變,某光源與黑體的顏色相同時,我們將黑體當時的絕對溫度稱為該光源之色溫。色溫在3000K以下,光色偏紅,給人以溫暖的感覺:色溫超過6000K,光色偏藍,給人以清冷的感覺;色溫在4000K左右,人在此色調下,無特別明顯視覺心理效果,故稱為“中性”色溫。 4、 顯色性:光源對物體本身顏色呈現(xiàn)的程度稱為顯色性,也就是顏色 逼真的程度,顯色性高的光源對顏色表現(xiàn)較好,我們所見到的就是接近自然色,顯色性低的光源對顏色表現(xiàn)較差,我們所見到的顏色偏差也較大。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把太陽的顯色指數(shù)定為100,各類光源的顯色指數(shù)各不相同,如:高壓鈉
跟我學做發(fā)光管 |
|
作者:佚名 文章來源:不詳 點擊數(shù):
156 更新時間:2007-9-21 17:51:49 | 【字體:小 大】 |
燈顯色指數(shù)Ra=23,熒光燈管顯色指數(shù)Ra=60—90。 5、 光效:衡量光源節(jié)能的重要指標,就是光源發(fā)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所消耗的功率。單位:流明/瓦(Lm/w) 6、 眩光:視野內有亮度極高的物體或強烈的亮度對比,則可以造成視覺不適成為眩光。眩光分為失能性眩光和不舒適性眩光。眩光是影響照明質量的重要因素。 7、 電磁干擾:氣體放電燈鎮(zhèn)流器在使用過程中,會通過輻射,傳導等方式對周圍電器產(chǎn)生干擾。 8、 電磁噪音:可能使周圍電器工作異常甚至失控。 9、 平均壽命:50%損壞時的時間。 10、亮度對比:被識別對象和其背景亮度之差與背景亮度之比,對比影響物體的可見度。對比大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到,并在視覺上產(chǎn)生近距感和興奮感。
1.0、固晶預備步驟: |
1.0.1、調節(jié)顯微鏡的高度。
1.0.2、將背好膠(未背膠)之芯片壓入固晶座內。
1.0.3、將砌好的支架放在滑板上并固定,調節(jié)顯微鏡、固晶座的高度。
1.1、預備步驟:
1.1.0、調節(jié)顯微鏡的高度。
1.1.1、將背好膠(未背膠)之芯片壓入固晶座內。
1.1.2、將砌好的支架放在滑板上并固定,調節(jié)顯微鏡、固晶座的高度。
1.2、操作步聚
1.2.0、左手拿裝在滑板上支架放在晶底座下,并尋找合適位置對準其中的任一顆晶粒。
1.2.1、右手拿固晶筆,按住晶粒,輕輕一劃晶粒,使晶粒固在平臺或杯底。
1.2.2、固完第一點,左手移動滑板,固第二個點。
1.2.3、重復5.1、5.2、5.3,直至整塊滑板上支架全部固上晶粒。
1.2.4、在流程單上記錄所要求填寫的項目。
1.3、注意
1.3.0、固晶方式可根據(jù)支架和晶粒的寬度而定。
1.3.1、固晶位置不可偏差。
1.3.2、固晶過程中須防高度調整不當造成抹掉等現(xiàn)象。
2.0、焊線作業(yè)步驟:
2.0.0、左手拿起一條支架,送到夾具上,通過帶料爪進行控制。
2.0.1、按下焊線機動作開關,使支架第一焊點(即芯片鋁墊)對準劈刀,并松開開關。
2.0.2、按下開關劈刀對準鋁墊壓下,松開開關,第一點焊完后連動第二點焊完
2.0.3、重復5.3直至一條焊完,
2.0.4、重復5.1~5.4,直至整張流程單焊完,要及時填寫流程單中各項內容,并對不良品記錄,然后轉焊下一盤材料。
2.1、注意:
2.1.0、不同型號支架及不同型號機種參數(shù)亦不相同。要根據(jù)機種設定參數(shù)。
2.1.1、注意金球的寬度為覆蓋鋁墊的90%。
2.1.2、對于不良品要及時處理。
2.1.3、對于需防靜電的要戴靜電環(huán)等。
3.0、封裝準備步聚
3.0.0、先將A膠預熱50℃(±5℃),1個小時。
3.0.1、將不銹鋼杯用丙酮清洗干凈,并將攪拌棒清洗干凈。
3.0.2、根據(jù)生產(chǎn)指令單和實際工作量,算出實際配比量膠量。
3.1.、操作步聚3.1.1、打開電子稱開關,先將不銹鋼杯稱重而后去皮,歸置為零。
3.1.2、打開A膠,根據(jù)計算的實際量,倒入定量A膠。
3.1.3、按生產(chǎn)指令單的比例,倒入相應的B膠。
3.1.4、如果加擴散劑和色素,倒入相同比例數(shù)量的擴散劑和色素。
3.1.5、將配置完畢的混合膠從電子稱上拿下,置于攪拌機下,按同一方向攪拌5~10分鐘
3.1.6、重復5.1~5.5步驟,等待抽真空。
3.2、注意事項 3.2.1、B膠不能暴露在空氣下30分鐘,否則易吸水變質。
3.2.2、配好的膠要立即攪拌,以免發(fā)生局部反應。
3.2.3、注意灰塵、雜物及容器的清潔度。
3.2.4、攪拌好的膠存放在空氣中不能超過2小時,否則會導致作業(yè)不順暢。
3.3預備步聚:
3.3.1、核對生產(chǎn)指令單,看料單是否符合。
3.3.2、先將灌膠機用丙酮清洗干凈,保證無雜物,并檢查其功能是否完好。3.3.3、將模粒預熱105℃(±5℃),30分鐘~1小時。
3.3.4、打開灌膠機電源開關,踩動氣壓開關,檢查灌膠機是否能正常工作。
3.3.5、將抽好真空之膠水倒進注膠機進物料斗口內。
3.3.6、將灌膠機內空氣排盡,調整到最佳狀態(tài)(即調節(jié)膠量和速度)。
3.4、操作步驟:
3.4.1、雙手拿起鋁條,將模條注膠口緊緊貼在注膠嘴上。3.4.2、輕輕踩動電氣開關,使氣缸伸出將膠擠壓出,注進模?變。
3.4.3、松開開關,使氣缸恢復到原位,注膠完畢。
3.4.4、雙手將模粒之鋁條放在另一邊,準備下道插支架工序。
3.4.5、重復5.1~5.4步驟,直到完成此作業(yè)程序。
3.5、注意事項:
3.5.1、注意膠量的多少,盡量避免溢膠現(xiàn)象,如有請用碎布沾小量丙酮將其擦拭干凈。
3.5.2、注意灌膠的過程中應避免產(chǎn)生汽泡。
3.5.3、注意鋁條的擺設,以免影響下道工序工作。
操作步驟:
3.5.1、將沾膠機滾筒速度調到一個合適的速度。雙手拿支架,輕輕靠近滾筒,讓支架的碗中沾上膠。
3.5.2、將碗口粘滿膠的支架兩邊輕輕放入導柱槽內,輕輕下壓。
3.5.3、下壓到位,如果不平,則要輕拉出,重新再插一次。
3.5.4、補膠時要注意膠多、膠少、偏心等不良現(xiàn)象,并及時糾正。
3.5.5、重復5.1~5.4工序,直至作業(yè)全部完成。
3.6注意事項
3.6.1、沾膠機要保持干凈。每2小時清洗一次。
3.6.2、沾膠時要注意, 不得將已焊好的線碰斷和塌線,不得產(chǎn)生氣泡。
3.6.3、插支架時,一定要注意支架“正負”極與模粒的方向是否一致。
3.6.4、檢查支架隨導柱槽是否平衡下插,如有不平,則要重新返工。
3.6.5、對特殊機種要注意防靜電,須穿戴防靜電鞋、衣等。 |